2月5日上午,市工信局组织召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和“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会上,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东开作了题为“贯彻新理念 融入新格局阔步奋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新征程”的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打赢打好防疫物资保供战、复工复产攻坚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战,聚焦聚力“六保三促”,战疫情、促发展、保稳定、转动能,工业运行呈触底回升之势,技改投资呈稳中有进之势,传统产业呈加快转型之势,新兴产业呈不断壮大之势,工业企业呈梯次成长之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发展态势总体好于全国、好于全省、好于预期,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2020年,全市29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3.8亿元,同比增长7.8%,居全省第4位;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998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4.9%,居全省第3位。
会议认为,综合来看,经过五年努力,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问题挑战前所未有、面临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全市工信系统始终紧盯制造业强市这一目标,保持战略定力、顶住下行压力、凝聚发展合力,全市工业总量更大、质效更高、结构更好、动能更强,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会议强调,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宏观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疫情的冲击没有彻底消除,一些出口型企业外运受阻,依托国内市场的一些企业产能又难以释放,市场竞争加剧。从潜力后劲看: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幅度不快,“两化融合”不够紧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除精品钢基地外,缺乏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尤为匮乏。从市场主体看:全市工业企业呈现“头小”(过百亿元企业2家)、“腰细”(产值过亿元企业仅占规上企业的27.8%)、“腿短”(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格局。
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全市工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为动力,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突出“数字化引领、智能化改造、链条化延伸、融合化发展”导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突破口,打好木业、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升级战”,促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培育形成布局优化、生态良好、链条完善、功能协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再造发展新优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会议对2021年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围绕“在鲁南经济圈中勇当排头兵,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的定位和要求,紧扣制造业强市建设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为依托,以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为“十四五”打造临沂工业新优势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6%以上。
会议要求,全市工信系统干部职工要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工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以担当求突破,用实干创实绩。一是要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二是要善于从行动上凝聚智慧、汇聚力量;三是要善于从作风上狠抓落实、勇于担当;四是要善于从能力上培育人才、使用人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开发区工信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协会负责人参加会议。